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抗疫”催热互联网医疗:2020将成爆发元年?

新闻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寻求独特的发展之道。而洗发水贴牌代加工,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迈...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抗疫”催热互联网医疗:2020将成爆发元年?

发布时间:2020/03/16 新闻 浏览:556

抗疫持续催热互联网医疗。

当下,疫情进入下半场,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民众心理健康受到更多关注,而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诊疗速度也成为互联网医疗下半场的关键。

互联网医疗的优势明显,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无法直接接触病人取得最准确的信息、无法即时处理、无法进行除口服药以外的特殊治疗,特别是无法进行侵入性操作。“心理咨询在互联网医疗应用领域更具备试用意义,随着抗疫新阶段来临,互联网医疗在心理咨询慢病诊疗的业务也逐渐增多。”某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受疫情影响,蓄势已久的在线医疗呈现爆发之势,多方平台数据显示在线问诊量激增,而机构对在线医疗概念股的追逐也呈扎堆之势。有上市公司高管直言,在政策、市场及疫情的催化下,2020年互联网医疗将迎来真正的爆发元年,助推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抗疫下半场开赛

新冠肺炎疫情袭击的不仅是人们的身体,还有心理。随着抗疫进入下半场,无论是一线医护还是普通民众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都逐渐提升。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曾表示,病毒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身体健康,疫情则通过信息影响社会健康。

而在线咨询能做的,就是帮助来电者疏导、缓解当下的焦虑,向他们传递这种“正面情绪”。

腾讯医疗服务中心医学部主任杨昊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1月30日上线义诊平台以来,腾讯联合医联、企鹅杏仁、微医、好大夫在线等合作伙伴,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200万人次,为数十万患者提供医生咨询,医生线上接诊压力也大幅增加,单日诊量超过80单/人。

随着疫情的发展,用户的咨询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疫情初期,大家比较关心对新冠肺炎疾病本身的咨询,对照自身情况看是否患病,遇到不适应该如何护理或者求医,居家隔离指导、心理问题咨询占的比例都很高。

而随着疫情的稳定,在线下诊疗被阻碍一段时间后,慢病的在线咨询量也开始有升高,特别是有一些慢病基础的病人,以前通过线下诊疗固定就诊某个医生,但是这段时间,可能需要在线上寻求同学科的医生帮助,完成其慢病管理和复诊。

行业发展提速

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迎来切实改变,技术手段和医生资源重新得到资源整合。

据杨昊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疫情期间腾讯方面增加了感染科医生的投入力度,所有定向支持疫情义诊的医生都是来自全国三甲医院,保证医生团队的专业水平。感染科以外的科室,则有可能来自三级或者三乙医院。同时,所有医生的入驻均需合规合法。我们要查阅医生是否配备四个证件,这四个证件分别代表了医生的四个身份:首先是身份证,代表是他本人。然后是执业证,代表他有行医的资质。接着是资格证,代表他是哪个医院的。还有一个是职称证,代表他是主任还是普通医生。

互联网医疗用户量的大幅增加,意味着过去用户求医只能到实体医院的唯一选择被打破了,这有助于用户理性求医,改变过去小病跑大医院的习惯,逐步养成分级诊疗的思维,能线上解决的问题可以避免扎堆往大医院跑。

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能力快速增强,医生在线咨询和问诊服务并不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通过线上化手段的沟通,还有更多的平台能力和工具,帮助提升这一沟通效率,像这次疫情中,腾讯就上线了医生服务端、AI自查、预问诊等工具。

“行业联动更紧密,义诊平台的形式聚合了分散在各处的医生资源,同时线上服务与线下医疗机构的联动也更紧密,这有利于打通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让线上问诊本身也成为线下求医分诊的一部分,最终整个医疗服务形态慢慢转变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对用户是一件好事。”杨昊臻说道。

“此外,疫情期间医生在线咨询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陆续做了许多帮助医生分级诊疗的工具,进一步降低医生与用户的沟通成本,让宝贵的医生资源服务最大化的用户。这些工具包括腾讯医典的科普,与腾讯系平台,如微信、腾讯看点打通,并在腾讯游戏旗下几乎全部产品中植入专业‘抗疫’指南知识,进一步拓展医疗科普的覆盖场景,目前已向4.85亿人次推送了抗疫信息,帮助很多人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防疫信息的基础了解。”

而在互联网医疗流量爆火之后,线上问诊平台如何打通医药闭环?在疫情之后是否能突破以往的盈利困局?

杨昊臻认为,行业的健康发展看两点,一是政策的支持,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快速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发热患者组织呼吸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卫生科及全科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这对行业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

二是看产业链的联动与成熟。疫情期间物流配送服务受限,但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各类药品配送服务供给恢复,医生线上处方到药物配送的环节是能够打通的,包括大量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加上各类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服务供给,从用户角度看,问诊服务的线上化已经具备很大的选择空间。行业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