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
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开业,一站式服务持续升级!
9月7日,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正式开业。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集车型展示、销售、售后等全链条车生态服务于一体,助力如祺车服完善一站式服务能力,持续为广大网约车师傅提供高品质服务体验,为产业链上下游...
-
让我们传承爱与希望!2022同远第五届植得爱亲子公...
护绿,比我们想象中更迫切 阿拉善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这里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3%,且每年以1000千米的速度扩展蔓延速度扩展蔓延。 阿拉善的绿洲之...
-
酒拾烤肉“遇见羊城”广东省专场招商说明会成功举办
2020年8月22日,酒拾烤肉“遇见羊城”广东省专场招商说明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全国各地的受邀投资嘉宾齐聚于此,共同探讨酒拾烤肉未来在广东省的发展之路,开启共赢新时代。酒拾烤肉品牌开发总监黄砚方先生、品牌招商...
粤来粤好丨70年城市中轴线变迁 折射广州经济结构之变
发布时间:2019/09/18 商业 浏览:758
新华社广州9月17日电 中外游客初来广州,一天之内既要感受现代活力,又要享受千年古韵,通常会选择乘坐两条已运营3年的观光巴士线路:一条为新中轴线,一条为千年古城线。途中八种语言向游客讲述广州70年来多个地标的变迁故事。
1968年,楼高86.51米、共27层的广州宾馆成为广州第一高楼,成为传统中轴线上,继南朝始建六榕塔、明代始建5层镇海楼后的新地标。
北起越秀山,经过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海珠广场,南抵珠江边,一条近3公里长的城市传统中轴线,见证了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变迁。
“越秀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从未偏移的城市中心。”广州市越秀区委书记王焕清说,“越秀是广州这座老城市的根与魂,也是实现新活力的动力源和试验田。”
新中国成立后,在快速的城市变迁中,一批批工业区向城市周边蔓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黄埔港的建设,牵引着广州沿着珠江北岸不断向东发展。上世纪70年代,新的最高楼——32层的白云宾馆在环市路上崛起。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在1987年迎来关键节点。借助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举行,广州建设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天河体育中心,进而带动了天河新城区的迅速发展。如今,从天河路商圈到珠江新城,已成为整个广州经济、金融、商务活动的新中心。
北起燕岭公园,贯穿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小蛮腰,南至海心沙,全长12公里的城市新中轴线,不仅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的日新月异,更彰显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
在这条新中轴线上,从1997年总高度391米的中信广场建成,到600米的广州塔、432米的西塔再到2016年530米的东塔正式投入使用,“广州高度”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刷新了4次。可以说,每一次地标高楼的崛起,均带动城市发展重心的迁移。
如今,新中轴线贯穿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天河CBD已成为华南地区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高度集聚区,吸引了201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用脚投票”,造就了62栋“亿元楼”。
站在羊城之巅,高耸入云的广州塔引领着新中轴线上气势非凡的建筑群落,辉耀着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相对而立的东塔和西塔,犹如广州的新门户,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有力提高了广州在全球城市竞争格局中的显示度,成为中国摩天大楼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超大城市中,能够同时拥有两条中轴线的并不多。
广州市副市长林道平说:“从老中轴线到新中轴线,‘变轴’背后是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调整经济结构、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转型。”
70年来,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9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8万亿元,GDP年均增长率达13.78%。近年来,广州的三产结构持续优化,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新中轴线崛起的同时,传统中轴线也不断焕发新活力。
夜晚,千年古道北京路步行街被列为广州“夜间经济”消费新地标。历经2000多年,北京路至今日均人流量仍达15万—20万人次。
作为传统中轴线的城市会客厅,海珠广场及周边聚集了第一届广交会场馆、华侨大厦、广州解放纪念雕像等优秀现代建筑,承载着浓厚的广州传统风情。如今,为期4个月的海珠广场品质提升工程即将进入尾声,曾经的批发市场将变身成为甲级写字楼,曾经的酒吧一条街也蜕变为文化金融聚集地。
“双轴”辉映为老城区抽疏换挡赢得空间。海珠区作为广州的老工业区,破解“取舍”难题,通过实施“退二进三”拓宽了高质量发展空间,以新兴产业集聚年轻人口,实现老城区“逆生长”。
位于海珠区的工业大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汇聚了30多家大中型造船、造纸、钢铁和机械制造工业企业,撑起广州工业半边天。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这些企业大多已外迁。
“工业大道再无工业,全区共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集体旧物业正在或已经改造成为科技创新园区,一批创新力、竞争力十足的科技型企业,如腾讯微信总部,阿里、小米、复星华南总部等,都选择落地海珠。”广州市海珠区委书记马正勇说,“通过推进空间再生产、产业再导入,为城区注入‘抗衰老’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