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
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开业,一站式服务持续升级!
9月7日,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正式开业。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集车型展示、销售、售后等全链条车生态服务于一体,助力如祺车服完善一站式服务能力,持续为广大网约车师傅提供高品质服务体验,为产业链上下游...
-
让我们传承爱与希望!2022同远第五届植得爱亲子公...
护绿,比我们想象中更迫切 阿拉善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这里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3%,且每年以1000千米的速度扩展蔓延速度扩展蔓延。 阿拉善的绿洲之...
-
酒拾烤肉“遇见羊城”广东省专场招商说明会成功举办
2020年8月22日,酒拾烤肉“遇见羊城”广东省专场招商说明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全国各地的受邀投资嘉宾齐聚于此,共同探讨酒拾烤肉未来在广东省的发展之路,开启共赢新时代。酒拾烤肉品牌开发总监黄砚方先生、品牌招商...
身在暗处 手凿光明
发布时间:2023/02/24 新闻 浏览:175
广州番禺大道涌口村路段,车轮滚滚。作为城市南北向交通要道,番禺大道日均车流量高达30万车次。一条长长的箱涵正好位于繁忙的番禺大道之下。在这里,有一群通渠人,正开展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作业。他们逆光而行,在漆黑中凿着光亮,为了有奔头的未来,也为了更加美丽清澈的城市。
在广州,还有不少这样不被人们看见的地下“渠箱工地”,一批批通渠人默默在繁华城市地下工作着。近半年多时间以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处“渠箱工地”,并与通渠人一起进入渠箱,用镜头和笔记录城市通渠人的故事。
近日,在距番禺大道涌口村路段不远的东联村步行街市场,喧闹之下,通渠人朱丽厚正在地下渠箱里忙碌着。靠着头盔上的照明灯光亮,他要和工友一起将一根重达1吨多的污水管挂在渠壁上。
此前,这条长达1.1公里的暗渠已完成了清淤作业。当时渠箱淤泥平均有1.7米厚,朱丽厚和工友加班加点工作了近5个月,共计清理淤泥近7000立方米。
渠箱里的劳作,他们与漆黑为伴
“渠箱里气体复杂,不能带电进行机械作业,施工主要靠人力。工人要忍着恶臭,在狭小空间内,去完成排查污染源、封堵污水口、架设污水管等工作。”广州一处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项目负责人李小光告诉记者。
对于通渠人来说,每一次下井清淤,都是一次负重。他们需要穿戴防水服,佩戴头盔及照明头灯、长管式呼吸器面罩,身绑安全绳,携带对讲机和探杆,背上便携式气体监测仪,连接到井外监测设备上,实时监测渠内一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的浓度,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一身的装备,很是沉重。
在地下“渠箱工地”里,通渠人冒着臭气,弯着腰,甚至趴在黑臭的淤泥上,抱着几十斤重的吸淤管,向前挪动的每一步都很沉重。借力渠外路边轰轰作响的吸污车,一点点把渠箱里的淤泥吸出来,将一条条地下暗渠清理干净。
“渠箱工地”中,危险无处不在。通渠人的双腿常会被淤泥中的尖锐物刮破,鲜血直流。淤泥下还藏着沉砂池,不小心一脚踩空,整个人可能跌落淤泥中,只有靠渠外工友拉紧自己身上的安全绳,才能重新站起来。
沉砂池,是通渠人最忌惮的危险地。朱丽厚告诉记者,个别渠箱每隔一段距离会挖一处沉砂池,“有的沉砂池有几层楼那么深。渠箱里,眼前一片漆黑,蹚着淤泥水面作业,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
在漆黑中工作久了,通渠人特别渴望看到光亮,呼吸新鲜空气。正如55岁的老通渠人邓旺民所说:“渠箱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很压抑。每次干完活出渠,看到了太阳的光亮,才觉得踏实了。”
城市的超级“里子工程”
对于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来说,为何会关注地下渠箱的清洁呢?
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开发建设,部分河涌支流、排洪渠被高楼大厦、城中村、道路所覆盖,成为了城市地下的暗渠暗涌,既排放污水,又排放雨水,以“合流渠箱”的形式继续为城市承担排水功能。时间久了,渠箱管道里淤泥淤积,排水不畅,还存在污染水体的可能。
为此,广州市正在开展44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通过清理渠箱内淤泥、摸查排污口、架设污水管,将原排入渠箱的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系统,恢复渠箱的排雨水、排涝的功能,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开展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是城市的超级“里子工程”,意义重大。
广州一处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项目总工程师张峰辉向记者解释说,项目对渠箱进行清淤,梳理沿线污水、雨水管道,确保污水和雨水“各就各位”,杜绝了污水流入河涌的情况发生,从而彻底还河涌干净水质,对于城市形成可持续的河涌水体健康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城市地上的绿色,离不开地下渠箱管网的畅通。”
为了家、为了城市,他们坚守着
清淤通渠属于有限空间作业工种之一,工作极为特殊。通渠人需要经过严格安全培训后持证上岗。
根据工作要求,通渠人每次下渠,工作时间都不能超过30分钟,这是因为通渠为有限空间作业,渠内本身氧气少,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存在。更何况,通渠人在渠内工作强度大,耗氧量多,因而通渠人在渠内工作半小时后需出来歇息,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才能下渠继续工作。
完成一天的清淤工作后,通渠人朱丽厚回到出租屋。他拿起手机给远在另一座城市打工的妻子视频聊天,聊生活、聊父母、聊孩子、聊未来,仿佛埋头辛苦工作所为的一切都在这一通电话里。
“长期在漆黑的渠箱里工作,你怕不怕?”记者问起朱丽厚,他憨厚地笑了,“怕,也要干!家里老人孩子要靠这一份工吃饭、交学费!”
很多通渠人,都有着与朱丽厚一样的想法。32岁的通渠人周可告诉记者,自己之前也想过放弃,“但还有家要养,咬咬牙坚持再干几年。”
今年40岁的邢建朋做通渠工作20年了,他明白通渠工作有着养家糊口之外的更大意义,“渠箱管网就像城市的血管。我们做清淤,就是为了让城市地下系统更通畅、更健康。”邢建朋讲道。
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美。在城市地下,一群群通渠人逆光而行,在漆黑中凿着光亮,为了有奔头的未来,也为了更加美丽清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