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共筑军政军民团结“钢铁长城”!广州创新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闻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展完美收官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共筑军政军民团结“钢铁长城”!广州创新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9 新闻 浏览:72

作为一座具有深厚红色底蕴和改革开放基因的英雄城市,广州是兵源大市、驻军大市,同时也是安置转业退役官兵和随军家属量最大、接收军休人员最多的省会城市,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

四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和驻穗部队聚焦“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三大重任,坚持军政合力、军民同心,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广州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更是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的冲刺之年。眼下,广州党政军民正同心合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这片红色热土上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暖流,绘就一幅幅动人的“军民鱼水深情”双拥画卷。

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伟大创造,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特有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迈进新时代,双拥工作初心不变,机制创新,站位更高。

在广州,“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早已成为融入城市血脉的红色基因。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驻穗部队始终注重着眼政治、站位全局,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自觉把双拥创建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城市荣誉,将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书记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题。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把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列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

“我们高规格建强组织体系,把稳新时代双拥工作‘方向盘’。”广州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说,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和常务副组长,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和市委专职副书记担任;6名常委、2名副市长任副组长,10名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和33个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各区和镇(街)均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军地领导参加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均设置双拥专职机构。

退役军人到广州市退役军人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与此同时,广州在全省率先建成并做优做强2976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立建强“退役军人事务员”干部队伍,推动镇(街)副书记兼任服务站第一站长,真正形成党政“一把手”带头抓、全市“一盘棋”统筹抓的良好态势。

随着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广州双拥合力持续凝聚壮大。“我们坚持双拥工作与退役军人工作统筹联动、一体推进。”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说,广州以“双拥创建”和“退役军人工作”两条主线为抓手,融合打造双拥、军休、优抚等体系,形成“七高”标准和“1+1+7”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双拥创建统筹领导。

在高标准落实双拥工作任务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带头参加“八一”慰问座谈会、春节军政座谈会,及时召开党委议军会、双拥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双拥工作重大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和驻穗部队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将双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军地合署办公,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落实党管双拥工作的政治责任。

高质量支持驻穗部队强军备战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诞生于革命老区的民谣,折射的正是拥军支前传统的伟力所在。

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立起服务备战打仗鲜明导向,着力提升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在广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里,涉及部队战斗力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都要第一时间解决。

广州严格落实“双清单”制度,聚焦备战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用劲发力,实实在在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2020年以来累计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400余个。

2021年,广州市军用供应站在全国首次全程参加部队海上航行伴随保障;2022年承担跨区域军供保障任务,实现军供保障由陆路向海上延伸、由广州全域向周边辐射,有效探索新域新质资源力量拥军支前方法路子,并形成系列成果……这是广州全时全域强化“三前”(前线、前沿、前哨)保障的一个缩影。

“我们按照一流保障机制、一流保障设施、一流保障水平、一流保障队伍、一流保障模式的思路,优化军供站机构设置,推动南沙军供保障点建设,构建‘一站多点’全覆盖的保障体系。”该负责人介绍,广州市积极制订拥军支前工作方案、开展拥军支前潜力调查,建立拥军支前专业队伍,健全完善双拥支前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军地联动的工作体系。

后顾无忧方能一往无前。广州坚持从政治上、政策上和生活上关心军人军属,用心用情做好官兵“三后”(后路、后院、后代)服务保障,创新优化以打分选岗为主的“阳光安置”办法,牢固树立贡献越大、安置优先的激励导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部队官兵。

广州持续开展“南粤双拥·薪火相传”“关爱功臣”“关爱军嫂”等活动;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上门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1264户,协调解决老人看病、家属就业、困难救济等实际困难。在这里,军人军属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一线官兵倍感安心,全力投入练兵备战。

时代在发展,拥军手段在创新。从建军初期的“针线拥军”“牛羊拥军”,到改革开放的“科技拥军”“文化拥军”,如今的广州正全面全力开展社会化拥军,在科技、教育、人才、文化、法律等多领域开展多元化拥军活动,助力部队新质战斗力提升。全市已成立拥军社会组织100多个,动员企业家们参与,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社会化拥军新风尚。

用心用情优抚优待成色更足

“老班长,我们来晚了。”

“不晚,不晚,我找了好久,去过很多地方,感谢你们帮我找回了部队档案。”

今年4月,南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南沙区水务局组成慰问组前往榄核镇顺河村,为退役老兵何流胜家送上了一块“特殊”的光荣牌。望着这块盼了多年的光荣牌, 已过鲐背之年的何流胜喜极而泣。

原来,因搬家等原因,何老的复员档案、退伍证不慎遗失,导致其退役军人身份多年来一直无法得到确认。了解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几经周折,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材料,终于在一份年代久远的《任免呈报表》上确认了何老的从军经历,这才圆了他的心愿。

小小光荣牌,优抚优待情意浓。近年来,从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的发放,到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的颁布,再到车站机场等场所落实“军人依法优先”……军人军属优抚优待成色更足,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实际举措让现役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暖心。

——安置保障提质增效。

近四年来,广州为转业军官提供高质量安置岗位,其中95%以上安置到公务员(含参公)岗位,做法获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广;调整优化重构军休机构,探索“中心+所+站”服务保障模式,开展军休机构“三个一”提升工程,推行“六链”工作法,服务管理更加规范便捷;每年给无军籍职工、军休干部发放退休慰问金;改造军休大厦及其附属设施,成立军休老年大学,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形成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红棉星服务”军休品牌。

——抚恤优待全面落实。

2020年以来,广州多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在原基础上普遍增长约6%,为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抚恤补助,发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住房改革补贴,使待遇保障标准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广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拥军优属实施办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从生活待遇、教育培训等8个方面明确152项优待措施,通过“红棉老兵码”推动落地,引入4000多家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金融支持、就业优先、产品优选等线上服务。

在稳妥推进优待证申领发放的同时,广州进一步拓展优待证应用场景,推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全市医院、95家A级旅游景区享受优先优惠。

——就业创业有力推进。

广州打造“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4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100余场,提供近10万个优质岗位;率先在全省开展适应性培训,开办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全日制在校大专班,开展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专项试点,举办“订单式”、“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承办全国首个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东西部对口协作实验班,及时落实教育资助补助政策,4年发放学历教育补助4000余万元。

除了加强创业孵化支持,在全国首届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中,广州1个军创项目获得新兴产业组第1名,9个项目荣获省一、二、三等奖;广州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于2022年举办,96家军创企业报名参赛,报名参赛总数和推荐参加省赛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9个项目进省决赛,7个项目获奖,获奖数占奖项总数的三分之一。

崇军爱军厚植爱国拥军情怀

“麦爷爷来了!”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当“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和“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出现在广州某军港码头时,孩子们迅速围了上去,向这位“钢铁战士”致敬。

这是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舰艇开放活动中的一幕场景。当天,护卫舰汉中舰、扫雷舰河间舰和22型导弹快艇悬挂满旗,迎接开放日的到来。近千名广州市民踊跃前来一睹三型战舰风采。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向海图强,广州这座驻扎着海军部队的英雄城市里,不少市民有着浓浓的海军情结。战斗英雄们不时走进校园分享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利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色资源,建设全市首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31所中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持续推进国防教育“五进”活动,举办双拥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3000多场次……广州坚持把国防和双拥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政治教育,厚植爱国拥军情怀。

在高耸入云的广州塔上、飞驰的地铁车厢里、热闹的商业中心、人流如织的红色景点交通枢纽,一幅幅醒目的海报、一段段超燃的视频,让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强军报国的“接力棒”在羊城传递。送子参军已成为一些广州家庭的首选,三代从军、参军报国的“接力棒”传递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庭也不鲜见。

广州不断培植尊崇土壤,让军人的荣光看得见、摸得着。四年来,送喜报小分队在全市范围内为现役军人立功送喜报500余份,让军人家属共享荣光。

崇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从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到讲好身边的“最美”故事、掀起学习“最美”热潮,广州推动“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落实落地。今年春天,广州组织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全城线上线下6000多万人次参与,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6000多场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在羊城蔚然成风。

双拥共建军地共绘“同心圆”

清明节前夕,“青春永恒·英雄万岁”郑益龙烈士纪念活动在广州市沿江西路珠江亲水平台举行。2013年,原武警广州支队某部少校副政治教导员郑益龙外出看病途经珠江西堤码头时,因抢救落水群众而牺牲。十年来,广州人民不曾忘却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在武警广东总队,郑益龙的英雄壮举也感动着官兵们,“郑益龙”已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深深刻在他们心中。驻地遭遇洪水等突发灾害时,总队成立“郑益龙突击队”,与驻地群众一起抢险救灾。洪水过后,“郑益龙爱民服务队”又到受灾群众家中送去慰问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心为民的情怀,烙印在人民子弟兵的基因里。他们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近年来,驻穗部队主动承担抢险救灾、应急处突任务,参加春运、广交会、重阳节登高等重大任务安保执勤,武装巡逻近2000批次,派出官兵14万余人次,确保了重大活动平安有序。

新冠疫情发生后,驻穗部队先后组织6万余人次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转运医疗和生活物资400余吨。

除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驻穗部队还广泛开展建设第二故乡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城市环境绿化美化、美丽乡村、文明社区建设,开展医疗巡诊、环境治理、联防联治活动,配合做好垃圾分类、扫黑除恶等工作。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按照“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思路 ,广州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岭南特色、广州元素、红色传承、军地共建的双拥品牌。目前,全市军民共建点已超800个。串联30个红色景点的“粤传承”思想阵地、为驻海岛部队在穗提供免费食宿的“海岛驿站”……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双拥品牌如雨后春笋涌现。

 

过去一年,广州市双拥办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新时代双拥共建“走出去”,全力推进双拥共建向更宽领域、更优标准和更高质量发展。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穗波共建’不断深入的同时,广州还将‘城连共建’品牌进一步深化,共建对象拓展至边海防部队,‘城舰共建’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共建对象更为多元。”

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号角已经吹响。白云山下,珠江水畔,广州正不断谱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奋力推进双拥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