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obser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之江生物凭核酸检测产品转战科创板 疫情后业绩增长持续性存疑

新闻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寻求独特的发展之道。而洗发水贴牌代加工,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迈...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之江生物凭核酸检测产品转战科创板 疫情后业绩增长持续性存疑

发布时间:2020/06/30 企业 浏览:800

  6月29日讯(记者 郭美岑)主营核酸检测产品的之江生物,在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增后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的申报稿,不过,这并非之江生物第一次IPO。

  早在2017年,之江生物就曾尝试主板上市,后因承销商东方花旗证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被迫终止上市。

  2019年7月,在之江生物挂牌新三板期间,证监会对之江生物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当时证监会对之江生物开展IPO现场检查,发现公司存在个人账户支付工资等费用、未披露控股股东等关联方与发行人发生资金往来、2016年存在少计费用多计收入、设备管理不善、关联交易及内部组织结构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面对上市之路的崎岖坎坷,之江生物并未放弃,而是选择转战科创板。不过,记者关注到,此次科创板IPO,之江生物存在增收不增利、董监高频繁变动等问题。

  业绩大增持续性存疑 毛利率呈下滑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之江生物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下,之江生物凭借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迎来业绩大幅增长。2020年一季度,之江生物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9915.78万元,较往年大幅增长。

  但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简称“报告期”),之江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2.24亿元、2.59亿元。虽然营业收入在不停的增长,但净利润却没有较大变化。报告期内,之江生物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1.26万元、5049.27万元、4432.47万元,2019年的净利润基本与2017年持平。

  究其原因,或与营业成本的增长有关。报告期内,之江生物的营业总成本分别为1.37亿元、1.64亿元、2.06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增长较快,分别为0.55亿元、0.71亿元、0.92亿元。

  增收不增利的同时,之江生物的毛利率波动情况一直被业内关注。2014年-2017年,之江生物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从81.49%增长至83.35%,而当时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值在76%左右,证监会曾在反馈意见中,对之江生物的毛利率水平偏高情况进行询问。

  之江生物通过对公司和可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进行对比,回答了毛利率较高的问题,之江生物部分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上升是由于单价上升以及单位成本下降共同作用所致,部分可比公司毛利率较低是因其主营业务中包括一些销售价格和毛利率较低的产品。

  如今的科创板招股书显示,之江生物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是以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的毛利率为主,其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83.35%、82.97%和80.74%,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同时,之江生物的另一产品分子诊断仪器的销量在不断增长,该产品的营收从2017年的593.83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2576.12万元,但其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41.17%、42.86%和37.47%,不仅2019年略有下降,且远低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毛利率。

  对于之江生物的业绩变动,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之江生物的业绩增长在疫情前已经略显乏力,疫情结束后,若仅凭核酸检测产品的支撑,难保业绩持续增长,虽然之江生物已经加大分子诊断仪器的销售,但分子诊断仪器的毛利率较低,可能会拉低整体的净利润。

  高管及员工陆续离职 曾被食药监局责令整改

  同样令人担心稳定性的,还有之江生物的管理层。2019年6月以来,之江生物的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变动极其频繁。

  非独立董事王大松、赵洪昇,独立董事俞丽辉、师以康、董建平、仅上任4个月的独立董事徐渭清、以及核心技术人员中史一博相继离职。此外,之江生物整体员工数量也在大幅减少,2017年至2019年的员工人数分别为267人、239人、231人。

  董监高对于公司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IPO前夕离职更是容易引发市场的质疑。员工数量的下降也让业内纷纷猜测,疫情之前,之江生物的发展或许已经遇到了瓶颈。

  人员频繁更迭对于公司的产品研发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科创板,更加注重公司的科创实力。报告期内,之江生物的研投入分别为2010.16万元、1992.45万元、2340.5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43%、8.88%、9.04%。公司获得国内授权专利 2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8 项。

  值得注意的是,2018版招股书显示,之江生物“WSSV的FQ-PCR诊断试剂盒及检测方法”专利的专利权人是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杭州博康,许可方式是独占许可,之江生物的对虾白斑病毒(WSSV)核酸测定试剂盒的产品涉及上述专利。此许可方式下,产品对专利的依赖度自然受到关注,但在记者就上述内容发函并致电之江生物后,之江生物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此外,2017年,国家食药监局对之江生物实施“飞行检查”,发现问题11条,对之江生物发出整改通知,上海食药监局也对之江生物采取了责令限期整改的措施。结合报告期内的公司业绩、高官离职等情况来看,疫情虽然打开了核酸检测产品的市场大门,但在此之后,之江生物的业绩又能维持多久?将持续保持关注。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