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产学研“合璧” 创新力“凝聚”

新闻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展完美收官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产学研“合璧” 创新力“凝聚”

发布时间:2019/10/15 创新 浏览:543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创新资源只有和产业对接好了,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才能够发挥。要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湾区的城市需要解决创新价值断裂问题,而这个问题常被称为“技术孤岛”“产业旱地”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广州聚集了全省80%的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6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58%的独立研究机构。一直注重实体经济的广州,也具有强大的产业体系。若将创新资源与产业有效地结合,便能让广州的科技资源优势真正释放,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面对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沟壑,广州一直坚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的创新发展规律,努力尝试跨越,并从研发机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及环节破题政产学研创新发展。
不仅是广州,湾区的其他城市也正在全力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广州:创新发展规律 破题政产学研创新发展
产学研一体 新型研发机构成奇兵
2018年,广州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50家,增量与总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型研发机构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三者之间开拓了一片新的空间,使产学研结合得更加紧密。
位于广州南沙的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因为同属“大工研院系统”,因此也被称为“一院三所”,它们均属于广州市与中科院共建的科研机构。
在首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名单中,“一院三所”均榜上有名。虽然是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一院三所”已经在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上摸索出一条道路。
20世纪末,我国很多地区的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引入了BOT模式,由民间资本来进行建设运营,因此处理厂的运营成本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所长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于广平是污水处理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读博期间,他的论文是针对市政污水厂的节能增效,这项技术当时在东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1年,于广平南下参与建设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于广平告诉记者,广州地区的电子企业和印染企业集中,随着环保治理的不断强化,这些企业对印染污水和电镀污水的处理需求迫切。“但市政污水和工业污水完全不同,市政污水厂水质很单一,工业污水的水质则会随着企业订单而变化,因此企业更需要个性化的污水处理方案来做到节能增效。”
为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于广平深入生产一线,与工人一起操作设备。通过不懈努力,一个个具有应用效应的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广州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与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开展了长达6年的合作,推动该企业产值规模稳步提升,企业人员数量从7000余人精简至4000余人,废水处理成本每年节约1000万元以上。目前,该所的相关技术已在越南等国家获得应用。
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结合的一支奇兵,广州也在不断赋予这些机构更大的成长空间。为了放宽科技经费使用限制,广州市于近日推出“广州市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越西介绍说,之所以要推出“负面清单”,既是促进放权,遵循“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同时也在内容上突破,放宽财政资金使用限制来促松绑。
科研人员走出高校 释放创新动力
如何把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化为区域科技创新的动力?这方面,广州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人才转化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案例不少。
总部位于国际生物岛的金域医学是从一间小平房、一台病理切片机起步,成长为一家拥有37家省级中心实验室、450家区域快速反应实验室的高科技健康服务龙头企业。而在创业初期,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还是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科技开发中心的一名干部,他发现中小型医院的检验设备简陋,但是即使是一些三甲以上的大医院,也有很多非常规检验项目无法开展。抱着一个“要帮医生看好病”的初心,金域医学的核心管理团队创办了这家公司,也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先河。
金域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离不开高校智囊的科研创新指导。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拥有的两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别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而建立。其学术带头人钟南山院士和侯凡凡院士均在金域医学设立院士工作站,并分别担任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和顾问。
早在2016年,钟南山院士团队就和金域医学合作开展呼吸道病毒监测及检测服务,建立了病毒诊断适宜技术整合体系,实现了常见呼吸道病原及感染全病程的“广覆盖”。
广州一直把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当作重要课题,近年来广州不断开展“产学研融合行动之企业院校行”和“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系列活动,推动高校院所2178项优质技术成果、10个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为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广州市陆续出台了《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广州市科技成果交易补助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广州实行科技成果交易补助制度,对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按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补助,最高可补助500万元。对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离岗创业的科技人员,广州也规定将其专利或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产生的实际效益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成为科创活跃主体
在今年10月11日开幕的小蛮腰科技大会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纮介绍了全球首个AI智慧车站的奥妙。这个车站便是广州的天河智慧城地铁站,是在9月9日全国地铁峰会时,佳都科技联合广州地铁启动的。
地铁站的“智慧奥秘”不仅在于人脸识别无感通过,也在于这个站台可以主动告知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状态。在李德纮院士的展示中,该地铁站具有无人自动巡检系统,工作人员可在站务室操作大屏幕的三D模型,大屏的视角如同人的视觉能够自由行动,使得工作人员看到地铁每一处角落和每个仪器的工作状态,这样巡检精度比现场巡检更高。
李德纮院士是佳都科技在2018年引入的国内国际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并担任佳都所设的全球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这个研究院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推动这些技术在交通、金融、安防、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的落地应用。
广州一向注重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活跃作用。广州市科技局在2015年便发布了《广州市支持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实施办法》,并设立了市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资金,对按标准建设研发机构的企业,由市财政和企业所在区财政分别按60%和40%的比例给予总额度为100万元的扶持。
如今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45%,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广州还积极推动组建产学研联盟,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截至2018年底,各类产学研联盟已达166家,成员单位超过2400家。2018年各技术创新联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超过500项,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的成果400多项,产生的销售收入近300亿元,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立项191项、获得科技奖励114项,获批或维持的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工程)实验室、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217个,知识产权申请2425项、授权945项,牵头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312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力促进了产业创新能力发展。
东莞:建立双导师制 不拘一格为企业培养人才
目前东莞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对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相当巨大。另外,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难免造成研究生在实践中缺乏相应指导。如何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这些人才要特别能对“企业”胃口?怎样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在这方面,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研究生管理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广东电研院摸索出了一条独特路径,共同推动东莞市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从而不拘一格为企业培养人才。该项目实行“企业导师+高校导师”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课程在研究生所属高校完成,由高校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专业实践则在东莞市基地完成,由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发展,最终通过“理论+应用”两手抓,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名校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东莞还出台《东莞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实施管理办法》,凡经认定的东莞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市财政拟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同时为了将高校研究生的实践需求与广大东莞企业的科研创新需求“无缝对接”,东莞鼓励研发实力较强、研究课题充足,以及经营状况良好并能够长期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大中型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
据悉,截至今年7月,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在莞培育研究生共1127人,其中在读博士211人、在读硕士916人。今年9月23日,该中心“东莞专项”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双选会上,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以及光学工程等短缺专业的65名研究生,被60家东莞企业现场火爆“秒抢”。
深圳: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190家
截至今年9月,深圳市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190家,其中国家级116家、省部级587家,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
于200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建设之初就定位工研院,这是相对于中科院其他科研院校显著的特点。正因此,目前先进院专利价值后来居上,超越传统强所,竞争优势明显。在产业方面,先进院面向产业需求,立足源头创新,重点布局健康医疗、新能源与新材料、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机器人等四大领域,截至今年7月份,先进院已孵化企业759家,持股227家。其中估值百亿级1家,10亿级3家,超过5亿的3家,超过1亿的2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先进院牵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机器人产业协会以及产业联盟,会员企业400家,推动深圳机器人产业由2006年5亿元发展到2018年1035亿元。
从2011年起,先进院与联影共同研制国产首台3.0T磁共振系统,经过300余人的研发团队短短3年时间的合力攻坚,系统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场磁共振领域的空白,实现了3.0T超导磁体、梯度功率放大器、序列等全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截至今年9月份,联影3.0T人体磁共振已于201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并进入市场,现已装机近百台。截至目前,包括此前已进入市场的1.5T磁共振,联影的磁共振全国装机量达400余台,近20%入驻三甲医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先进院与联影双方强强联合,从学术和产业两个不同维度,共同推动影像医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其中双方共同研发的快速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电子系统和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产研结合的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技术成果快速向产业化转化。”
据了解,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先进院从开始组建的定位就贴近市场需求,从科研项目立项再到人才引进均以产业化为目标,即采取科研与产业化结合的双螺旋战略,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建立和健全产业化专业队伍。该负责人表示,先进院将继续建设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珠三角产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提升粤港澳地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
湾区广角
要鼓励科研人员围绕产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研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科技工作者的工作要面向科学前沿,以及面向应用需求。我们有些高校和科研院的研究方向和国民经济结合得很紧,不过要真的推到国民经济上应用,却不一定能被产业所接受。
其中的原因是如今实体经济出现了一些困难,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还有难度。虽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很多技术很好,让很多产业感兴趣,但是一听说如果要技术改造,就要投入几千万元。企业就会衡量成本,也会因此望而却步。
当然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要鼓励科研人员紧密联系企业,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研发。不少研究人员热衷于在学术界得到认可,这种认可主要体现在获奖、评职称和写文章上。这种现象前段时间有点过火,最近扭转过来了。
但是我们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探索鼓励科研人员围绕产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研发,围绕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突破。
将产业化成果纳入高校教师考核评估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绿色建筑与环境研发部经理吴池力
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科技创新的源生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便有众多高校。以旧金山湾区为例,斯坦福大学允许学校的研究人员、学生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同时也允许企业去利用学校实验室设备,有助于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企业创新。东京湾区也有东京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但是日本的企业研究机构极具工匠精神,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发展创新方面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有较为完善的创新产业链,从高校的初步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广州、深圳等企业做成产品,并通过佛山、惠州、东莞等生产基地快速规模化生产,通过深圳、香港等地销售辐射至全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相较于世界其他湾区的突出优势。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都是比较早地来到内地进行合作,联合办学有助于让更多的香港高校教授来这里工作发展,尤其是依托香港优质的国际资源开展企业急需的关键性技术合作。他同时也建议,高校对于教授工作的考核评估应该不仅仅限于论文发表数量质量,而应将产业化成果合作也纳入其中,以促进更多的好科研成果走出大学,以孵化更多优质企业。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