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升级数字化 创新“馆”未来

新闻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寻求独特的发展之道。而洗发水贴牌代加工,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迈...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升级数字化 创新“馆”未来

发布时间:2018/06/07 创新 浏览:924

 
1
 
借助前沿的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体感捕捉、多媒体等数字信息技术,正在深圳展出的故宫《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带来了一场“数字化”文化盛宴。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顶级IP,其主题数字展不仅让深圳市民看到了经典文化“连接”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更看到了展览背后现代“故宫人”竭力“让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用心付出。
那么,被誉为“创新之城”的深圳,本地公共文化展馆中数字化、科技化的运用情况如何?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深圳多处展馆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在科技概念盛行的背后仍有创新空间。
深圳博物馆:扫码+触屏 止步于简单数字化?
讲解员是每个博物馆的标配,以往的做法是通过扩音设备,把讲解员的声音放大,达到“一对多”的效果,后来又有了专用的讲解设备,但是需要预约或者交付押金租用,观众还是做不到“清清爽爽”逛展。二维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真正做到了便捷、免费的“一对一”讲解,这种方法被迅速推广,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都大量运用了这一方法,深圳博物馆也不例外。
专题展览没有二维码讲解
走进位于市民中心的深圳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入口处的提示,参观者通过关注深圳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扫码听取展品的讲解,每个讲解都尽量控制在一分钟之内。但记者注意到,讲解词主要是针对固定的、常规的展览,而专题展览、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等展览中无法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讲解,其中专题展览只有定时讲解或通过公函的方式提前预约。
深圳博物馆提供的观展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是触摸屏、投影等方式。比如在专题展馆“潘玉良展”上,深圳博物馆通过投影设备循环播放有关潘玉良的专题纪录片来弥补讲解的不足;而在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馆里,每一个小的展区都设立了一块电子触摸屏,观众点击屏幕上的动物形象,可以看到对应动物的信息以及视频资料。
在展馆现场,记者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展。“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有的动物具体叫什么名字,但通过这种触屏的方式,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当‘讲解员’了,对孩子来说也比一群人挤在讲解员面前听讲要更好接受。”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虽然不是周末,记者还看到有身穿校服的学生在屏幕前久久驻足,阅读上面的信息。不过,记者实际体验后发现,有些动物的视频信息是缺失的,当点开某种动物的视频信息时,屏幕上会显示“资料正在更新”,且能打开的视频资料并不高清,画面比较模糊。
触屏量有限 观众表示无感
常规展览也有触摸屏互动技术的运用,在古代深圳展馆中,一个有关方言的展项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屏幕左边是一系列广东俗语,而右边则列出了“大鹏军话”“客家话”“广东话”三种方言。观众随意点击其中一个,就可以通过耳机听到相应方言如何读这句俗语,感受三种方言之间的差异。
但从技术及交互方式上而言,深圳博物馆的创新空间仍然很大。“触屏上的东西我没兴趣,主要还是看实物本身”,“屏幕就那么几块,看展的人一多,有人在用我就用不了,所以随便看下实物也就算了。”现场有观众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在2008年时做了一次大的数字化改进,之后就没怎么更新了。”深圳博物馆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
声音
改变“千馆一面” 展示要深刻变革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今年5月7日组织召开了“深圳科技馆(新馆)建设馆长专家研讨会”,邀请了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善衍、原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等专家学者参与深圳科技馆新馆建设的讨论。
会上,徐善衍认为中国科技馆的发展到了该改变“千馆一面”局面的时候了,“大家都在为之努力,不断地体现差异,但这并非简单的错位,而是展示的内容体系、反映方式都要有一些变革,要有一些综合性的探索,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高一步。”
深圳科学馆:
互动+游戏能否改变“千馆一面”?
深圳科学馆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所有展厅都是让观众在“玩”中感受、学习科学和生活知识,“这里就像一个科学的游乐场,孩子能学到新东西,亲身感受科学知识的运用。”有家长笑言。
“玩”中学科学 互动项目多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科学馆常设展览有创造展厅、探索展厅、思维展厅、引领展厅和水展厅,思维展厅、引领展厅和水展厅有许多数字化的展项等待观众去探索,将科技热点结合认知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前沿学科,通过体感技术、全息投影、裸眼3D等互动体验展项,寓教于乐探索心智奥妙、感受科技魅力。
记者在引领展区看到,两位中学生正在体验“室内健身”项目,他们玩的是一款足球游戏,这款游戏运用了体感技术,参与者只需站在黄线以外,就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操作游戏中的人物,完成射门等动作。一开始两人还不知道怎么玩,边比画边在琢磨机器是如何捕捉、反馈他们的动作,“哦!我明白了,只要我一抬脚做出射门的动作,里面的人物也会跟着我做出射门的动作。”其中一人说道,并抬脚踢出了一“球”。
而在思维展区,则有利用3D软件制作的影像,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了3D画面在没有任何依托的环境下悬浮在空中,达到了360度全息影像的显示效果。记者在观展时,金字塔形的玻璃罩内,有一个人体模型正悬浮在玻璃罩内,动画显示的是人体内骨骼的形状,包裹在半透明肌肉内的血管里还有光泽流动,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看到的是人体不同的侧面,仿佛玻璃罩内真的悬浮着一个实体的人体模型。现场还有许多体验项目,比如佩戴3D眼镜的平衡测试游戏,观众可以通过踏板控制屏幕中的飞行器,穿过障碍到达终点。
科技馆(新馆)规划推进中
虽然深圳科学馆有着大量的互动设备,但记者观察发现,即使是数字化展项,也出现了设备老化、技术跟不上目前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的现象。现场并没有看到近年比较火热的虚拟现实设备的运用,触屏技术的运用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广泛。比如许多设备虽然运用了电子屏幕展示,但互动方式还是通过几个圆形物理按键实现,整体观感更像是电玩城里的游戏机,而不是拥有较高科技成分的互动设备。而有的非数字化设备更是出现了生锈等情况。
面对不足,深圳科学馆有意踏出了改进的步伐。据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官网介绍,目前深圳科技馆(新馆)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其选址地处深圳市宝安区大空港地区,位于海上田园和南环路南侧地块,占地面积约为12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5000平方米,项目投资估算近30亿元。
新馆定位是一座与深圳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技馆,将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态势,引领科技馆(科学中心)建设新潮流,进而改变传统的科普观,从传统的科学事实与科学成果的展示转向与生产、生活联系的,与地方性相结合的,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相互动的鲜活的科学传播。
国家试点:福田“数字文化馆”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精准优化
深圳是全国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城市。2015年8月,深圳市福田区数字文化馆项目获批为全国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之一。2016年,福田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该区在“数字文化馆”方面逐步构筑起了“信息与资源汇聚、管理与服务融合、线上与线下互通”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线上18个系统 海量数字化服务
据福田文体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福田区整合网站、微信、APP提供便捷服务渠道,建设起了时尚现代的门户网站。线上服务平台广泛包括了活动抢票、场馆预定、公益培训、文体地图、自助点单、文体资讯、直(录)播、作品征集、志愿者管理等18个系统。
所有数字资源除在数字文化馆局域网内自由使用外,市民还可通过互联网统一认证平台进行远程使用。“多、全、新”的海量数字化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效能;另外,青年网络电台、书画数据采集、智能舞蹈投影等“炫酷、实用、有趣”的数字化服务设备,提供了线上线下交互平台,提升了服务体验,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文化馆。
在传统方式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室内活动观众一般不超过600人/场,户外活动每场观众最多一万人次左右。但是,在2018莲花山(深圳·福田)青年文化节,福田文体中心采取了采用微信公众号高清直播加一直播、花椒等直播平台同步导流的方式,让不在现场的网友亦可以同步观看精彩的演出,三晚现场直播共有280万人次观看。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