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investment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广州拟探索建立居民低碳出行、低碳消费激励制度

新闻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寻求独特的发展之道。而洗发水贴牌代加工,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迈...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广州拟探索建立居民低碳出行、低碳消费激励制度

发布时间:2022/01/30 财经 浏览:258

近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就《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探索建立居民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绿色行为的激励制度。

到2025年碧道长度达到1506公里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到2025年的七方面主要目标,分别是: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转型激发新动能,美丽花城建设展现新面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新水平,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新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新风尚,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其中,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8%;森林覆盖率达到41.65%,碧道长度达到1506公里;美丽宜居村占行政村比重为100%。

保护平缓有序的古城天际线

征求意见稿提出,科学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维护中山纪念堂、沙面等历史城区传统空间轮廓,保护平缓有序的古城天际线。强化珠江沿岸的珠江新城等城市重要功能区、风景区天际线管控,塑造起伏有序的滨江天际线,打造世界级精品珠江。

基于“山水城田海”自然资源本底,保护建设以重要自然资源分布区域为主体、水系与廊道为纽带、重点生态公园为节点、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建设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帽峰山—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蕉门水道、增江河—东江—狮子洋生态廊道以及北二环、珠江前后航道、金山大道—莲花山、沙湾水道、横沥—凫洲水道等“三纵五横”生态廊道。

建设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广州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建设。开展中新广州知识城绿色生态低碳新区建设,探索中高强度开发新区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降温举措,探索旧城降温降湿技术。

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车辆,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全面推进出租车电动化,全市新增巡游出租车、网络预约出租车使用新能源车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包括:加快建设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7号线西延段、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22号线。规划建设8号线白云湖至广州北站段、8号线万胜围至莲花段、24号线。

合理控制城市夜景照明

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宜居花城。加强噪声及光污染治理,有序推动交通隔声屏障建设,有效监管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对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要求纳入绿色(宜居)社区建设评价标准。合理控制城市夜景照明、道路照明亮度和开启时间。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老城区范围内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鼓励就地、就近安置。旧城改造坚持“留改拆”并举,鼓励采用“微改造”、渐进式方式进行改造,用“绣花”功夫统筹开展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坚决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挖山填湖,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

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探索建立居民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绿色行为的激励制度,推进碳标签、低碳产品认证、低碳标识体系建设。

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健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和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