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investment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给食品“穿金戴银” 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新闻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洗发水贴牌代加工:开启品牌崛起新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寻求独特的发展之道。而洗发水贴牌代加工,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迈...

  • 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 全国巡展广州站超燃开启

    2024年8月10日,由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英雄-铠甲勇士》15周年全国巡展,在广州天河高德置地春广场超燃开启。活动首日,聚集了众多铠迷铠粉,现场热闹火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沉浸在铠甲勇士的热血...

  •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为IP行业的年度盛事,华南地区领先的IP授权商贸平台国际授权及衍生品(深圳)展览会(深圳国际授权展)...

  • 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

    12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际儒...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给食品“穿金戴银” 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发布时间:2022/03/16 财经 浏览:216

金箔寿司、金箔牛排、金银巧克力蛋糕……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在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这些造型时尚的食品往往价格不菲,却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买单。

“穿金戴银”的食品看似高端,实则潜藏安全风险。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记者发现,《通知》实施至今仍有商家违规生产、销售含金银箔粉的食品。

电商平台仍有售且未标注生产信息

金银箔粉是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瀚介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目前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明确规定,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通知》印发后,北京、辽宁、宁夏等地疾控部门陆续发布提醒称,金银非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若摄入过量或会造成机体中毒。疾控专家也提醒,市面上所谓的“食用金箔”,还可能是其他重金属和色素结合的假金箔,安全性难以保障。

记者检索发现,《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已开展针对金银箔粉食品的执法检查,但仍有商家铤而走险。《通知》还重点督促网络交易平台严禁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但记者近日在重点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仍有网店出售该类食品或食品添加剂。

3月14日,记者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输入“可食用金箔”“可食用银箔”,均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宝贝”。但用“金箔”这一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相关商品在售,部分贴着“烘焙”“食用”等标签。

记者进入一家网店看到,该商家有标识“日本进口24K金箔银箔”的商品在售,0.5克金箔售价258元,0.5克银箔售价48元。记者询问网店客服“商品是否可以食用”,客服回答称“我国没有把金箔纳入食品类……可以吃下去只是没有明文规定”。该商品并未标注任何生产信息,客服介绍称该商品是在国内封装。记者多次要求其提供商品标签,均遭到拒绝。

记者在另一家大型电商平台检索发现,仍有商家出售“金银箔粉”添加剂,且在商品信息处介绍可以用于蛋糕寿司装饰,当记者私信向客服咨询时,对方明确表示可以食用。在某食品点评网站,有不少网友晒出含金箔的饮品、蛋糕、刺身等食物。

专家建议向生产或经营者索赔

《通知》明确,各级海关部门要督促食品进口商落实主体责任,不得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已经进口的,立即停止销售。

张瀚认为,如果商家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金银箔粉等食品添加剂且提供虚假材料的,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张瀚解释,在食品中添加微量金银箔粉能否被解禁,取决于未来能否通过法律程序证明添加金银箔粉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其安全性。他判断,考虑到对用量等因素的监督困难,短期内金银箔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解禁基本无望。

消费者如因食用违法添加金银箔粉的食物导致健康受损,应如何维权?张瀚支招:既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除了要求赔偿损失,还可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而且增加赔偿的金额至少是1000元。

有关部门正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近日,汕头市检察院对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该案当事人是地方网红食品“潮汕卤鹅”加工商,其使用工业松香对生鹅、生鸭进行脱毛处理并销售,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支付惩罚性赔偿款300万元。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