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广州又一座私家古园林修缮完成,被誉“第二个余荫山房”

新闻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展完美收官 中外热门IP迷人眼!瞄准授权新风口,深圳国际授权...

2023年是消费复苏的一年,也是IP衍生消费的高光之年,市场上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深圳国际授权展的现场。作...

商业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哪里? 顾均辉谈品牌定位:新一代“懒人神器”洗鞋机,妙在...

说起被种草的“懒人神器”,哪个最深得你心?有人说是扫地机器人,有人投票给洗碗机,可没想到,洗鞋机今...

广州又一座私家古园林修缮完成,被誉“第二个余荫山房”

发布时间:2019/11/11 创新 浏览:519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的永思堂近日完成了修缮工作,这座被誉“第二个余荫山房”的私家古园林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1月7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探访这座古园林,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和古园人家的故事。
历时三年,这座举人私家古园完成修缮
近日,石楼镇永思堂修复工程正式完工,这项古建修复工程耗时3年。永思堂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玉带河绕流村间,永思堂就在玉带河边。
永思堂又名“朝议第”,原为陈仲良私宅。陈仲良字希亮,号罗山,为大岭村陈柳源堂二十三世孙,清嘉庆十三年考取举人。永思堂建于清道光年间,为陈仲良就任南阳知府后回乡修建的,占地面积2645.7平方米,宅屋总面阔30米,深三进40米,全堂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现仍保存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外观风貌、时代特征及番禺地区传统建筑工艺手法。
由于相同的身世,永思堂在番禺区又被称为“第二个余荫山房”。余荫山房位于番禺南村镇,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据了解,2011年1月,永思堂被登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石楼镇决心对永思堂进行修复保护。“永思堂见证了大岭村陈氏家族的兴盛繁荣,更见证了大岭村的历史变迁,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番禺区文物部门评价。
园中最后一名留守者十多年前离世
大岭村村民陈家健告诉记者,在村里,人们都称永思堂为“花园”。“这是因为里面种植了很多奇珍异草、名贵花木,现在仍然存活一些,比如双色紫薇,有六七十年历史了,还有鹰爪花,有上百年历史了。”陈家健说,花园中最美的园景要数船厅了,“其实是一座小亭子,像一艘卧倒在池塘里的船,池中还有小拱桥,是园主人于朋友一起吟诗作对的地方。”
村中老人说,永思堂内有“爱莲轩”、鱼池、小屋和小桥等,园林建筑设计精致美观,处处成景。
陈家健表示,过去,花园里一共住着陈氏兄弟七宅人,后来陆续离开这里,有的出国,有的到了其他地方居住,“最后一名留守者于十多年前离世,后面就没人居住了。不过,每年清明,总有陈氏后人回屋清扫祭拜。”
没有人居住后,永思堂日渐凋零。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主体建筑部分木构件受潮发霉、腐烂,个别建筑坍塌,部分精美的灰塑、砖雕、木雕、蚝壳窗等装饰构件残缺,天井及花园荒废等情况。
修缮故事:守护蚝壳窗拒绝替代工艺
从建筑和装饰艺术上来看,永思堂装饰手法融合了多种番禺地区传统建筑工艺,如砖雕、灰塑、木雕等,其中,岭南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蚝壳花窗尤为突出,是永思堂的点睛特色。然而目前整个岭南地区现存的蚝壳窗数量稀少,且目前岭南传统建筑工艺受现代技术的冲击,熟悉岭南传统工艺的工匠越来越少,蚝壳窗制作工艺濒临失传,这成为永思堂修复的一大难题。
为了保留永思堂点睛特色,石楼镇坚决保留该特色,拒绝采用其他容易实施的工艺替代,经过多方寻觅传统工匠,终于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何世良大师取得联系,并得到何世良大师的指点,他的指点,对修复工作助益良多。
永思堂修复自启动立项至完工,耗时约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修复工作.“修复后的永思堂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也提醒着每一个沐浴其光辉的后人,谨记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的责任。”
永思堂陈氏是大岭村“第一人家”
说起永思堂的故事,陈家健表示,永思堂陈氏是大岭村“第一人家”,“在陈氏宗祠门口竖着五座旗杆夹,都是来自永思堂园主后人。”陈家健说。
祠前第一对旗杆夹,上刻有阴文:“道光乙已(1845年)恩科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陈泰初立。”陈家健说,陈泰初为陈仲良长子,“也是他们家族做官最大的人,正二品。”
记者看到,永思堂大门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一经传世德,七叶绍家声”,七叶是指这个花园有七个宅、七宅人。对联要表达的意思是,陈仲良的七个儿子人人有功名,文韬武略,门庭荣耀,家声远播。
据了解,陈仲良长子是清道光乙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次官、国史馆编修,掌院试翰考。四子为举人、力学研究者。六子为晋千总。七子为广西龙川知县。陈仲良的孙辈又有两个举人,两个进士。到了曾孙辈时,已是清末民初历史转折,还是出了一位秀才。
陈家健表示,大岭村距今已近900年历史,在大岭村陈姓居民大约占80%,村落民居有序地排列在山脚下和大岭涌之间,布局形似鳌鱼,村内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的。“这座古园林,是我们古村中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

姓 名:
邮箱
留 言: